第二十三集 谢若林

南山跳跳虎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风雨小说网 www.44pq.io,最快更新明末之定都上海最新章节!

    六月三十,宁羌卫铜钱坝千户所

    谢千户在大厅里走来走去,不时抬头去看外面的天色,掰着指头计算着时辰,嘴里嘟嘟囔囔:

    “这天都快黑了,咋就还没到呢?不应该啊。”

    他走到门口,猛地一脚踢在门槛上坐着的一个小兵屁股上,嘴里骂道:“你他娘的咋又坐下了?

    不是让你去路上接我大哥吗?!

    耽误了正事,老子砍你脑袋。”

    那个兵不服道:

    “唉呀,千户大人,

    您都踢了我八脚了!

    大热天的,您老别着急,

    就让我先歇一小会儿,喝杯茶再去接也不迟。

    小六子他们都在路上盯着呢,误不了事。”

    谢千户一看这个王老四还敢顶嘴,顿时火往上冒,扑上去又是连踹三脚,笑骂道:

    “你他娘的还是不识数啊,明明才踢你五脚。

    再加上这三下,数目才对得上。”

    王老四皮糙肉厚,被踢了几脚,浑不在意,继续坐在房檐下面的凉荫里喝茶,倒是谢千户由于用力过猛,累了一身汗,脚面上还被碰得生疼,他一瘸一拐地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下,倒了一杯凉茶,慢慢喝着顺气。

    谢千户名叫谢若林,祖籍苏州府嘉定县。

    明初洪武年间,朝廷多次迁江南的苏州府,松江府,湖州府,嘉兴府等地的世家豪族,到北直隶,南直隶,安徽,河南等省的人口凋敝之乡,就地落籍,分给田地,进行垦殖。

    他们嘉定县的谢家一族,不知什么原因,却被迁到了远在西北的西安府泾阳县。

    谢家原本世代经商,乃是当地巨贾,并不善于耕作农田,所以迁到陕西之后的二百年间,家底逐渐消耗一空,日子变得艰难。

    谢家子弟也不善读书,这许多年,秀才举人都不曾考上一个。

    长此以往,如何得了?

    谢家人为了生计考虑,也为了恢复祖上的荣光,多次开会密谋,最后决定破釜沉舟,彻底改变身份地位。

    他们到西安府,通过切实的门路,前后花费五千两银子,给族中的长房长孙谢若林捐了一个千户的武职官身。

    不过官身到手之后,才发现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,因为不担任实职的千户和普通老百姓区别并不大,既无处去领取俸禄,也没有什么油水好捞。

    谢家人一不做二不休,又凑了几千两银子,上下打点,在等了一年多时间之后,总算补到了宁羌卫一个实职千户的缺。

    谢若林当上宁羌卫铜钱坝千户所千户以后,着实兴奋了一阵子,等官瘾过得差不多了,才发现做千户竟然也是一个赔本的买卖。

    不要说油水了,就连每个月两三百兵丁的粮饷,筹措起来都非常困难。他这个千户的日常工作,就是绞尽脑汁,投机钻营地做生意,赚一点小钱来补贴粮饷的不足。

    一年多千户当下来,非但没有把当初投入的上万两银子赚回来,反而还又贴进去两三千两。

    谢若林非常苦闷,却又无计可施。

    铜钱坝千户所的位置就卡在铜钱坝通往略阳县官道的三岔路口。

    从铸钱局大院往南二里地,过了黑龙河就是。

    据王启年说,前年八大王张献忠的队伍路过此地,劫掠了铸钱局,杀光了里面的大小官吏。

    这两年,朝廷一直没有把这个衙门恢复起来,诺大的院子,就这么空置着。

    两人骑马来到千户所营门口。

    从长长的围墙看起来,军营的规模很是不小。

    营门外敷衍地放着几个拒马,两个小兵拄着长枪,歪坐在木墩上。

    王老四和小六子站在门口,远远看见王启年来了,赶忙跑过去搬开拒马,然后在前面一路小跑,引导两人直奔谢千户的后堂。

    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子,极其高大,蓝采和估计得有十来米高,按照后世的民居层高标准,把里面改造成三层的楼中楼结构,肯定也是绰绰有余的。

    谢若林站在侧门,看着王启年下了马,拱手道:

    “好久不见,大哥别来无恙?”

    王启年举手还礼,打哈哈道:

    “托福托福。

    俩月不见,二弟风采更胜往昔啊。”

    蓝采和随着两人走进后堂。

    里面梁架极宽,蓝采和怀疑这所房子原本是仓库或者车间,住人的话,显得过于空旷。

    所以谢若林用屏风将后堂分隔成几个区域,他把客人带到会客区,分宾主落座。

    两个丫鬟送来湿手巾和茶水。

    军营里竟然还有丫鬟,蓝采和心里惊奇,看来这个谢千户也和王启年一样,是个生活作风十分糜烂的人。

    蓝采和把带来的礼物扔到地上。

    两只野鸡,两只野兔,都是小橘子他们刚刚猎回来的,非常新鲜。

    谢若林冲着两个丫鬟吩咐道:

    “天不早了,

    你俩赶快把这些东西拿下去收拾收拾,

    等会儿我要陪大哥喝酒。“

    两个丫鬟撅着嘴,不情不愿的样子。

    谢若林无奈:

    “唉呀,

    好啦好啦,

    赶紧去吧,

    一会儿请你俩也上桌一起吃。“

    听他这么说,那两个丫鬟才笑逐颜开,风风火火地下去干活了。

    蓝采和看得一头雾水。

    谢若林解释说,这俩不是丫鬟,一个是他的九妹,另一个是他爷爷六十岁生的老闺女,今年虽然才十二岁,但也得管叫她小姑呢。

    他九妹早就嫁了人,还有了孩子,但却对婆家不满意,隔三岔五就跑回娘家赖着不走,闹得两家人很不愉快。

    这次更甚。

    九妹竟然提出要与对方离婚。

    父母自是不准。

    她就带着孩子,在小姑的掩护下,一路不远千里,跑到谢若林这里避难来了。

    如此离奇的故事,把蓝采和听得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不是都说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很低吗?怎么我碰到的都是这么剽悍的女人呢?三妹如此,这个正在拔鸡毛的九妹也不遑多让啊。

    王启年道:

    “闲话等会儿再说!

    二弟,我先给你引见一下啊。”

    说完他一指蓝采和:

    “这位是蓝道长,

    在太白山顶修仙十年,

    上个月才下山。

    我和他已经结拜了弟兄,

    咱们算是一家人啦。”

    谢若林和蓝采和又重新站起来,正式行了礼。

    王启年道:

    “二弟啊,你不是老喊着缺钱吗?

    那你以后要多和老三亲近!

    我认识他也才一个月,

    眼看着就要发大财了。“

    然后就把蓝采和帮他把矿山收益提高几十倍的事迹,添油加醋地说了,听得谢若林艳羡不已。

    他一眨不眨地盯着蓝采和,要求他也给自己指一条发财之路。

    谢若林身材不高,皮肤白皙,眼睛很大,并且睫毛很长,忽闪忽闪的一双大眼睛,很有迷惑性。

    蓝采和被看得不好意思,只好说:

    “二哥,你的情况和大哥不同。

    他是商人,可以制造很多产品拿去卖钱。

    但你是军官,要想发财,

    我觉得还是要先升官才是正途。“

    “唉,

    升官哪是那么容易啊!

    我这个千户官职,都花了家里上万两银子。

    再要升官,岂不是要花更多的钱?“

    蓝采和觉得也是,就问:

    “二哥,你千户所有多少兵?”

    “二百五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数字,蓝采和问不下去了,只好玩笑道:

    “有点不好办呐。

    除非是你立下军功,

    或者是你们宁羌卫的那些上官都统统为国捐躯了,

    才能轮到你上位。“

    一旁的王启年赶忙插嘴道:

    “千万别!

    他们宁羌卫的指挥使叫徐大行,跟我关系不错,

    从我这里前前后后订购了一万多两银子的军械,

    到现在一文钱没付呢。“

    九妹和小姑把两只野兔先收拾出来,用粗盐腌了,准备明天再吃。

    今天的晚餐很简单,就是清炖野鸡。

    锅里加上十来种叫不上名字的野山菌,再抓一把枸杞,山茱萸之类的野果,扔进去就行了,味道非常好。

    有一种野山菌,煮出来像是小丝瓜瓤那种模样,很好吃,是蓝采和的最爱。

    配菜都是山里的野菜,再加一盘豆腐,一盘竹笋,一盘杂鱼,一盘河虾。

    三个男人大呼小叫地喝酒,倒是三个女人并不说话,只是埋头吃肉,吃得又快又多。

    因为九妹把她闺女也叫了出来。

    小丫头叫小铃铛,今年四岁,嗓音清脆,笑起来嘎嘎的,很是喜庆。

    九妹二十出头的年纪,人很活跃,但脸蛋长得红扑扑的,像是高原人,还没有谢若林漂亮。

    小姑白净些,长大了应该是个美人。据说她娘就很漂亮,把老太爷弄得整天五迷三道。

    蓝采和抽空问九妹为什么要离婚。

    九妹稍有些扭捏:

    “主要是跟婆婆合不来。

    其实吧,

    我那个男人也没啥大毛病,

    除了个子矮一点,

    人长得黑一点,

    再就是不爱说话,

    三棍子也打不出一个屁……“

    众人大笑。

    这天晚上,三兄弟一起展望未来,誓言赚大钱,买大官,探讨官商勾结之法,牛皮吹了不少,老酒喝得更多。

    王启年与蓝采和离开的时候,谢若林已经喝迷糊了,被他九妹和小姑扶进屋里睡觉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