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2章 招抚和谈(三)

老伊先生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风雨小说网 www.44pq.io,最快更新龙之海上帝国最新章节!

    “刘香。你是刘香。”徐光启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个年轻人。皱皱眉头道:“尔等如此做派。是何意思。”

    刘香不久前刚刚偷袭占领了扬州城。在城内发布过几份署名文告。于是就此成了大明朝廷榜上有名的钦犯。

    刘香则是冷笑着眨眨眼睛:“什么做派。啥意思。”

    见刘香的态度不卑不亢。丝毫沒有身为反贼海寇的自觉。徐光启身后一个皮肤黝黑、瘦削精干的官员忍耐不住。站出來指着刘香大声道:“朝廷天使在此。天子御赐之钦差节旗在此。你等如此炫耀武力。哪里有点诚心归顺朝廷的模样。”

    刘香斜眼观瞧。此人身穿青色官袍、绣着鸳鸯纹补子、腰带为素银色。正是一位六品文官。刘香都不愿意拿正眼瞧这家伙。只是对徐光启拱手道:“请大人上船吧。方才是我军在以最高军礼迎接大人。二十四响礼炮只在迎接我中华军总统领时才会使用的。”

    方才说话的那六品文官还要说什么。被徐光启挥手止住:“袁主事。勿要节外生枝。且上船去吧。”

    那名瘦削的六品官员。正是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袁崇焕。他在奇袭瓜洲城之后带着赶写完的奏折返回了京师。本來也沒打算因军功得到奖赏。沒成想。他鼓动驻军出击及亲自带人夜袭瓜洲。反而被言官攻击为“擅自妄为、好大喜功”。并且因为沒有得令就擅自南下。被斥为擅离职守。

    他本來还打算递上自己那份“勤练新军、以守为主”的奏折。但是被东阁大学士韩爌压下。韩爌是袁崇焕的科举座师。赞成熊廷弼的以守为主的辽东政策。对袁崇焕针对海寇的意见也是赞同。但是此时朝廷舆论正在风头浪尖上。袁崇焕只是一个小小六品主事。虽然办事能干。却是被同僚称为有“南蛮气”。不会做官。为人处事比较鲁莽。韩爌为了保护袁崇焕。压下了袁崇焕奏折。并且动用人脉让兵部发文派袁崇焕去徐光启的招抚使团办事。名义是“探察匪情”。

    韩爌与徐光启素來有往來。其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。他本人对新近传來的天主教及西学也有兴趣。他把袁崇焕派往徐光启这里办事。也有让徐光启看顾一下袁崇焕的意思。

    当下。袁崇焕虽然对中华军的做派十分不满。却也知道沒什么办法。只好乖乖跟着徐光启。从码头上了小艇。向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“飞龙号”巨舰驶去。

    飞龙号吃水太深。无法停靠在瓜洲码头。所以必须动用被沿海渔民称作“蜈蚣艇”的八人划桨快艇。在码头与战列舰之间來回接人上船。大明钦使及随扈人员近五六十号人。加上十名锦衣卫护卫人员。以及大量随行人员携带的行李物件。朝廷钦差随行的各式依仗摆设。三艘蜈蚣艇來回跑了五六趟。才把大明招抚钦使使团全部运上了飞龙号战列舰。

    飞龙号水手吹响了海螺号。开始升帆拔锚起航。刘香站立在码头上。对手下人说道:“好了。这大明的天使走了。我们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。快去仓库搬运东西。谁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得离开这里。”

    “刘大佬。我们和朝廷谈和。不就是可以天天去扬州了。上一回时间太紧。那扬州二十四桥风月场景。我们还沒來得及去瞧瞧。不是说扬州美女多吗。”

    刘香抓抓头皮笑道:“你们这几个可是有婆娘的。怎么。心里痒痒了。熬不住了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有了婆娘。才忘不了这男女之间的好处……刘大佬。你在台湾时。不也天天去南城吗。”

    “去你的。都干活去。这一票搞來的战利品。足够你们再讨几房小妾的了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飞龙号上编制水手共有350人。因为不是出海作战任务。船上人员不满员。大约只有250多人在岗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水手。來自台湾舰队各支分舰队。大多是闽人。少数是潮州人。另外。还有十几名欧洲水手在充任见习教官。随舰教授10余名中华军校海军学院的实习生。

    舰上三层甲板有两层是炮舱。因沒有作战任务。所有炮手都在甲板上列队立正。因为一下子上來的人和行李实在太多。本來就堆满了各种武器、工具、缆绳帆布的上甲板。实在显得有点拥挤。

    徐光启等十余位高官被引入飞龙号后部最宽敞的舰长舱。以及几个军官舱房。其余钦使使团成员。就得待在甲板上吹江风。

    袁崇焕本來可以和自己兵部同僚一齐去舰长舱。但是他却溜了出來。在舰上四处张望。打算乘机了解一下军舰上的情况。

    这里的一切。和他们事先想象中的海盗船上的情形完全不一样。那些身穿蓝色短褂的水手个个看起來桀骜不驯、神色彪悍好斗。对朝廷天使一行完全沒有应该有的敬畏之心。在他们身边來來往往。根本就沒把他们放在眼中。但是。他们行动迅捷有力。一切行动都听从上官指挥。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责任。该干什么人人都心中有数。在整个升帆起航的过程中。几乎沒有出现混乱的情况。一切都是井井有条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战舰作战人员。有着严格的官兵等级制度。完善的纪律。

    袁崇焕心中不由地很是惊讶:这哪里是什么海盗船。仅仅这些普通水手。其表现出來的自信神色、自觉遵守纪律的素质。在桅杆和帆缆之间猴子般纵横穿梭的身体条件。就已经远远超过朝廷的任何一支军队。难怪仅仅数千中华军水手组成的部队。就能偷袭打下有明军十倍兵力把守的扬州城。

    袁崇焕好奇地东张西望。一抬头看见舰首那两门60磅青铜重炮。两眼发亮。立刻打算去看个究竟。

    在前甲板上下舱出入口附近。一名蓝布上衣、头戴斗笠的水手拦住了他:“站住。你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后甲板。这是禁区。请立刻转身回去。”

    袁崇焕立刻大声道:“我乃朝廷命官。你们有什么权力阻我去路。”

    那名水手个子不高。听出了袁崇焕的广东口音。冷笑着说道:“我是本舰帆缆水手长金利民少校。你们在舰上停留旗舰。我负责你们的安全。”

    他挥挥手。两名站立在附近的水手立刻摘下背着的燧发火枪。横在了袁崇焕的面前。

    袁崇焕还要继续嚷嚷。但水手长金利民根本就不再理睬他了。回身走开。两名水手挺着燧发火枪拦在袁崇焕面前。无论他说什么都当做沒听见。就是不让他再往前走一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渡过长江后。朝廷招抚使团在镇江登陆。然后一行人在一个营中华军步军护卫下。浩浩荡荡地來到了苏州城。到达苏州。已经是渡江后的第七天了。

    此时是江南梅雨季节。雨水天气使得道路泥泞难走。大明使团人员行李太多。钦差仪仗也太多。使得徐光启等人行走得很慢。

    当然。这是使团前进速度太慢的客观原因。

    他们在镇江耽搁了两天时间。主要为了是迎接和送别楚王一行人。

    中华军江南行军道履行了自己的公开承诺。朝廷招抚使者一到镇江。楚王一家人就被释放了。

    楚王府在中华军攻占武昌城时。先遭到明政府军溃兵的冲击。被中华军大炮打塌围墙的后宫偏厅被乱兵冲入。紧接着。北路中华军的黎民营赶到楚王府。迅速赶走乱兵。封锁了楚王府。随后。杨七带着水手陆战队赶來。他们喊了一会话。楚王府中无人答应。杨七就命人用炸药轰开了楚王府的大门。随后俘虏了楚王全家及府中大大小小太监、宫女、仆役等数百号人。

    这是中华军第一次俘虏了朱明皇室成员。一时之间也有点诚惶诚恐。不敢下重手。但是。楚王朱华奎一见到麦大海、杨七等人。就毫无风骨地跪地求饶。愿意以重金赎身。在这位楚王身上。丝毫看不到朱元璋第六子朱桢的影子。第一代楚王好歹还曾经多次领兵出征。算是一员战将。

    楚王朱华奎的这类言行。使得第一次见到朱家皇室成员的中华军军官们大失所望。因而非常轻视这些朱元璋的子孙。楚王府此后被彻底抄家。完全彻底被洗劫一空。楚王全家被飞龙号运到了苏州城。

    他们被圈禁在苏州织造衙门的一处后院。虽然中华军沒有虐待他们。但也仅仅是供应给他们和中华军士兵一样的伙食。虽然中华军伙食相对明军士兵而言非常不错。但是对于一向锦衣玉食的楚王家族成员而言。那是难以下咽的玩意。特别是中华军伙食中有大量玉米、番薯等食物。除了中华军控制区以外还沒有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东西。

    不过。饿了几天之后。胖胖的楚王带头啃起了玉米棒子。

    徐光启、盛以泓等人一到镇江。首先就是去镇江府衙拜访楚王。中华军派人告诉大明钦使一行。中华军可以用船将楚王家族成员运往金陵。

    这一來就是花了两天时间。徐光启等人才把楚王送上船。眼看着船只向金陵方向驶去。